逛Costco有竅門~你該買的10樣東西

這篇文章是針對美國COSTCO 消費,但個人覺得部份也蠻符合台灣的COSTCO,可供參考…

消費專家建議在Costco購買的10種商品

1、日用品

納爾森說:「雖然購買量很大,但如果你的家庭在產品保質期內會消耗掉大量日用品,在Costco商場購買雞蛋、黃油、奶油、鮮奶油( half and half)、雞蛋替代品( egg substitute,又稱人造雞蛋)和奶酪等,預計會比在其它超市的價格節省30%。」

 

她表示,「如果家庭規模較小,可以購買冷凍黃油、雞蛋替代品和(碎)奶酪。」

2、禮品卡

Costco商場以15%到30%的面值折扣出售大型零售商的禮品卡。例如,在Costco只花79.99美元就可購買到兩張50美元的「Lucille’s Smokehouse Bar-B-Que」(美式風味的 BBQ 餐廳) 禮品卡,或只花69.99美元購買到兩張50美元的霍恩布洛爾游輪(Hornblower Cruises)的禮品卡。

無論是需要為別人購買禮物或是正要和家人一起參加活動,這都是一個省錢方法。

3、新鮮農產品

在健康飲食的同時,也需要精打細算使用你的錢。

在Costco,還可以買到有機農產品。《西雅圖時報》曾經在今年六月報導說,Costco商場已超過Whole Foods成為最大的有機食品市場。

納爾森表示,在Costco,每磅產品都比其它超市便宜。如果你不能及時吃掉所有農產品,可考慮將食物和費用與朋友或購物夥伴分攤。」

4、眼鏡

在Costco購買高品質眼鏡架和鏡片,可獲得極具競爭力的價格。在最近「眼鏡店消費者報告分析」(Consumer Reports analysis of eyeglass stores)圖表中,這家零售商榮登榜首。

此外,該網站發現,Costco商場的購物者平均花費186美元,就可以購買到獨立零售商、私人醫生和專賣店平均價格為300美元左右的眼鏡。

5、烘焙原料

納爾森表示,如果你無法及時消費掉25磅麵粉,可以從節省烘烤物品上考慮,如在Costco購買巧克力片、香草精、基本香料、堅果、植物油、淡奶和烘烤專用酵母等商品。

她說,在像酵母等商品價格上,Costco比其它超市節省80%。

6、葡萄酒

Costco出售高品質葡萄酒,且價格明顯低於其它零售商。且Costco也有自己的品牌 「柯克蘭」 (Kirkland),但實際上該品牌的酒都是由很多知名酒廠生產。

據《葡萄酒鑑賞家》雜誌報導,柯克蘭的「 Napa Cabernets and blends」雞尾酒是由吉拉德酒莊(Girard Winery)生產,以及柯克蘭的香檳與玫瑰香檳則由Champagne Janisson & Fils 和 Champagne de Bruyne提供。

Buzzfeed網站報導說,Costco也是美國最大的法國精品紅酒進口商。

7、肉類和家禽

納爾森說:「Costco的牛肉價格不僅比超市正常價格還低,其牛肉質量等級也很高。Costco公司傾向進口更高檔次的牛肉,而超市典型的選擇是一級品以下 。」

她補充說,如果買了大量的肉,可把它們切好分別包裝後冷凍。

8、汽油

如果你常去的Costco商店配有相鄰的加油站,在購物的同時加滿油箱是一個好主意。據CBS新聞報導,Costco的汽油價格比市場價格低6-12美分/加侖。

9、麵包和熟食

如果要舉辦家庭聚會,可考慮購買Costco預先製作的美食來招待你的客人。

納爾森說: 「Costco商場擁有超大尺寸的烘焙食品、烤雞和「回家再烤」(take and bake)的特大型號披薩餅,可以說是招待許多客人的完美尺寸。」

10、熱狗和蘇打水

購物時感覺有點餓了嗎?去Costco商場的美食廣場花1.50美元買熱狗和一杯蘇打水。

Buzzfeed報導說,Costco商店30年以來,一直沒有改變這一快餐的價格。

Costco熱狗銷量是美國棒球大聯盟體育場的4倍。

Buzzfeed網站還介紹了不少在Costco購物的竅門:

1、Costco有針對夏威夷、拉斯維加斯、 迪斯尼樂園、歐洲旅遊等推出的特價旅行項目。

2、很多Costco商店設有披薩熱線,方便顧客訂購。

3、隨時可以享受會員價退款。

4、試吃不限量。Costco每天會推出不同食品的試吃活動,顧客可以隨便隨量品嚐。

5、非會員可以用Costco Cash Card購物, 非會員也可使用藥方在Costco買藥,享受便宜價格。

6、節假日過後會有清倉大甩賣。每個季末也會有清倉狂甩。

7、一些生活必需品喜歡挪位置,目的是顧客每次都要經過一些其他商品,這被稱為尋寶。

8、展示方式越不起眼的,往往價格折扣最大。

9、花7.5美元,可重新灌滿打印機墨盒。

10、在Costco買電子產品可以享受他們提供的免費技術支持。

文章來源出處